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226节(2 / 3)

加入书签

大族,宋代以前,评价一个士绅家族算不算大,靠的是出过多少两千石大员,多少宰相;而宋代以后,科举兴起,客观上为中小地主打开了一扇门,于是乎,族中出过多少进士、举人,就成了最重要的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杨氏就是这样一个大族

自明初以来,先后中了两个进士,八个举子,山东在北方各省中,算是科举之风比较盛行的,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直至崇祯时,杨氏都还有族人在济南府当县丞。

故而榆园军联络各地抗清势力之时,杨氏就属于那种士绅抗清力量的代表,率先响应。

要说大族就是大族,元、明、清三代,蓄奴成风,这些大族,仅是家中仆役、佃客组织起来,就是一股相当骇人的势力。

杨氏在古亭镇有田三千八百余亩,佃农一百三十多户,加上族中长工、奴仆、家生子等,拉出两三百号丁壮并不困难。

做出这番决定的,是四十出头的族长杨任宁。

他原本在崇祯时,在兖州府做过府衙典吏(吏员最高品阶),是个有见识的,这些年家中再也没出过一科进士,家族影响也多有下降,他便起了心思,招来自家两个儿子和几个庶弟议事。

“这次起事,说不得便能决定咱家日后百年富贵!”

杨任宁决然道

“你们也都是读过史书的,如今这天下局势,若拿出一个比方来,大抵就如那当年后汉光武兴业之时。”

“天下动乱,也意味着以前的人物家声都得重新洗牌!谁若是能在陛下定鼎之前,出力多,日后便能在新朝之中,有一席之地。”

“若是最好,当然是在陛下流落之际,跑到肇庆去,做一个北道主人,从龙功臣,可毕竟是错过了。”

“如今王师北伐,眼看着势如破竹,顶多一两年内,便能见分晓,这就是最后的机会了!”

庶弟杨任平迟疑道

“可……咱们家,就算老少齐上阵,凑出三百丁壮就顶天了,能做多大事啊?”

杨任宁不屑一笑

“怕什么,咱们手里固然只有两三百,那我问你,那鱼台县太爷手里有多少人?”

“但……那毕竟是官府啊!”

杨任平还是有些害怕

却见自家兄长摇摇头,道

“所谓官府,那得有人认,才算官府,若是没人认,不过就是个几十号人住着的大院子罢了。”

“如今像我们家这种大族尚且蠢蠢欲动,何况县中其他士绅之家?怕是都在观望,没了这些人的支持,那县太爷手里还有啥?兵马都在前线呢!”

长子杨衡云是个懂事的,当即请命

“大人(古人称长辈为大人)就说吧!咱们该怎么干?”

杨任宁颔首,接着严肃吩咐道

“前两天那知县不是来人通知吗,说是要再征发一百五十号丁壮参与漕运,二弟,你就让人放出话去,说官府要征发谷亭镇所有青壮,还要向每户多征五斗粮!”

“届时必然群情激奋,你就煽风点火,激起大家伙的情绪。”

又转头向自家两个儿子

“你们两,带着两百号佃客、家仆,把镇里巡检司衙门给围了!记住,一定要放火!让全镇都能看见。”

“然后二弟你就让人喊,镇里大户带头反了!知县要来屠镇!”

“到时候这全镇百姓,俱是人马!”

战机

果不其然,两日后,谷亭镇周边都在传,说是知县要在镇里征发一千丁壮,估计家家户户都要出人,让镇中百姓颇为恐慌。

驻在镇里的巡检司,察觉后,派人盘问,但一个巡检司,撑死十来个人,哪里管得了?

很快,流言又演变成了官府要向每户征收五斗捐税,此时正是春耕刚过不久的时候,大家伙哪有余粮啊?此言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来,群情激奋。

而事情最终引爆,还是在次日晚间,镇中的巡检司那间两进破烂小院,被不知哪里来的百来号人给围了,接着一把火,映红黑夜,周围数里都有见闻,议论纷纷。

次日一早,便有杨氏家仆四处宣传

镇中大户,杨、王、周三家,已经带人烧了巡检司衙门,响应官军北伐,知县听闻后,要带人来屠镇!

众人哗然!

“为今之计,与其坐地等死,还不如奋起一搏!”

“那知县手下不过百来号衙役,咱们谷亭镇老少爷们加起来,何止一千?不弱与我夺了县城!开仓放粮!”

“官军五十万大兵已在路上,咱们有什么好怕的!”

杨氏长子杨衡云干脆就站在被焚毁的巡检司衙门,对着拥过来探听情况的近百乡人高呼。

引得阵阵赞同

其实除了杨氏外,王、周两家大族并没有起事的打算,只是冷眼旁观,但这番却是被人家给设计牵连上,不跟着也不行了。

至于对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