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123章 麻辣烫(1 / 2)

加入书签

立夏最早看到铜鼎的时候就想到了冒菜和麻辣烫,当茱萸替代辣椒的话始终差了点意思,她还在想要不要改良下做成烫水菜蘸酱的时候就遇到了辣椒。

人称“菜疯子”,可立夏真想喊一声“菜祖宗”。辣椒居然好几个品种都有,加起来足有一亩地的。被人拔掉了差不多一分地他就拿着刀把剩下的捍卫了下来,即便是拔掉的那些,大多数也红了,没红的立夏也全都做成了烧椒酱,下主食绝对是好东西。

菜疯子姓蔡,而且年纪也才四十来岁,唐全儿便首先开口叫了声“蔡老爹”。蔡老爹的菜园子里除了辣椒,还有冬瓜、黄瓜、丝瓜等,窝棚里则放着几袋油菜籽。

看到这些,立夏一下子就笃定了。铜鼎必须得应用上,不然就亏了那一百两银子。

至于菜品,除了牛肉买不到,别的能烫的肉类在小王庄路都能买到。立夏还做了猪肉、鱼肉的丸子,羊肚代替牛肚味道也是不错。

不能直接卖卤味,那就做酱香味之后用竹签子串起来烫熟了吃。

猪下水的价格很便宜,而且加工后的味道不比猪肉差,所以和猪肉放一块卖一文钱两片很划算。十文钱的猪下水以唐刘氏的手艺能串两百串,十文钱的五花肉却只能串五十串。

当初在梧桐镇,立夏和庄大娘家合伙卖豆腐和豆制品并没有签订什么卖断之类的合同。豆制品用来做麻辣烫有时候比肉都好吃。

再加上木耳、竹笋、蘑菇之类的,菜品还是很丰富,张大力要的三十串竟然没重样。

三十根竹签子用根细麻绳拴起来,往咕嘟咕嘟翻腾的铜鼎里一放,香味仿佛更浓郁了几分。

朱家可是父子三个,都是卖力气的人食量大,本来是看着张大力在里头才进来的,没想到倒是把父子三个的馋虫给勾了出来。

“这个……给我们来双份!另外顺子介绍的那什么面条,我们爷三一人一碗不一样的,到时候都尝尝。”老朱是个对自己和儿子大方的人,也认识经常在码头打小工的顺子,知道这孩子在李奶奶的教导下挺靠谱的。瞅瞅价格的确有点贵,可今天不是五折嘛,如果好吃,倒也能接受。

李顺倒也没盲目地就给父子三个随便做什么面,瞧见门口探头探脑的人多了起来,其中还有官驿去早市收摊位费的官差和码头货栈的小管事、船上的管事、伙计等。

他立马清了清喉咙,将炸酱面、凉面、汤面、干拌面、刀削面的做法和大概味道给介绍了一遍,顺道地将饺子和馄饨也都简单说了一遍。

李顺这几天的面食可不是白吃的,早上那一碗冰镇酸梅汤也不是白喝的。嘴皮子十分溜,从选材制作到口感全都描述得十分到位,旁边甜食店的立夏听着感觉他都能上美食栏目做个主持人了。

好在李顺这一波介绍效果也很好。不仅朱家父子三个分别选了炸酱面、鸡杂浇头面和加鸡肉丝的荤凉面,门外本来听个热闹的几人也全都跟着进了门。

小笼包是什么?端来瞧瞧。饺子、馄饨是啥味道,反正半价,煮来试试。

这一试,谁也没抬头,闷头大吃一阵,伸出大拇指大大地喊了一声“好”。

唐全儿现在也挺会做生意的。最早的张大力和老朱那桌的麻辣烫起来后,又每人送了三荤七素十串麻辣烫。

汤底没有牛油,立夏便用了菜籽油和猪油混合油,加了十多种香料和花椒、辣椒炒制,再加上熬煮了一天的高汤。

别说是酱汁煮过的猪心猪肺和蔬菜,就是路边扯几根杂草烫起来味道都美极了。更何况起锅后放在盘子里,还要撒一层葱花和芝麻。

麻辣烫的味道得到了客人一致好评,只是面条和包子馒头的分量也不少,大多人都吃不下太多,五折付了账之后纷纷表示中午还会再来光顾。

就这样,唐记面食的生意从早上开门到中午前,客人就没怎么断过,麻辣烫的汤锅里,干脆将经煮的几样先放进去煮着,有客人来了加上容易熟的一烫,直接就能上桌,快且方便。

中午前,面食店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唐全儿夫妻俩迅速检查了准备的原料还剩多少,特别是早上熬的粥和包子、馒头这些。

粥和馒头是最便宜的,今天五折一文钱就能吃俩,和花卷一起早就卖得干干净净。

原本要准备午饭大推的凉面也只剩四五碗的量,面条这些倒是有面粉就能继续做,就是浇头不多了。

饺子和馄饨放在面食店的已经卖完,剩下的在甜食店的“冰柜”里头,待会儿可以接着卖。

小笼包卖得有点贵,一共蒸了二十屉,还剩十二屉。抽空过来瞧一眼的立夏想了想,叫过李顺:“你去看看财爷在不在,请他和在官驿的大人们过来吃个便饭。”

又告诉唐全儿,如果钟财他们来的话,主食就小笼包,再一人一碗肉汤馄饨。凉面和麻辣烫做菜,餐后一人一杯绿豆冰沙,临走的时候一包点心。

一包点心是她斟酌后让木匠做的四格方盒子,目前只有一层的,以后会有两层、三层的出来。

四格分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