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445节(2 / 6)

加入书签

备上的差距确占据很大的因素,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在部队的训练与指挥员的素质上。部队扩编速度过快,作战素质与指挥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很多人在作战的时候还在用内战时期的战术和思维,与强悍的多的日军作战。在加上装备与弹药的匮乏,也使得部队训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全军只有一个没有几发炮弹的炮兵团,大部分的部队只有一两门迫击炮,甚至压根就一门炮都没有。

即便那些有炮的部队,加在一起也没有几发炮弹。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想展开步炮协同训练,也没有那个可能。有限的炮弹,作战都不够用,那里还能拿出来用于训练?而且炮兵人才奇缺,很多部队即便缴获了炮,也因为炮弹无补充以及没有人会用,也只能销毁或是埋起来。而且与作风凶悍的日军作战,缴获火炮的时候并不多。

而此时的日军无论是各级军官的军事素养,还是士兵的作战能力,都正处于一个巅峰时期。两军相对比较,除了都不怕死之外。无论是单兵作战素质,还是指挥员的能力,都相差太大。更何况日军除了装备之外,其协同作战能力,远远的高于中国所有的武装。

这并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自己看轻自己。这就是实实在在是整个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的真实写照。敌我双方差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整个的战术运用、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以及部队整体战斗力上的差别。

即便是装备好的多的国民政府正规军,也经常甚至出现一个军的中国军队,即便是在有炮兵的配合之下,也很难能歼灭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联队。再加上日军快速增援的能力与反应,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抗战期间无论是国共都未能歼灭日军一个联队。

而装备、补给更差的十八集团军部队,面对日军的时候作战更加吃力。甚至出现了在去年的百团大战之中关家脑一战,十八集团军总部集中了两个旅另数个团的兵力,也未能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这种除了装备上的差距之外,更多的是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上和部队在作战素质上的差距。

看清自己,并不是等于看轻自己,更不是畏敌避战。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与日军真实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而时刻保持头脑的冷静,寻找到更有利的战术,去与敌人作战,才是一个高级指挥员最应该做的事情。

更何况除了太岳和晋绥两地之外,其余的各部老部队大多已经编入挺进军北上。留下的部队,除了作为骨干的部队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升级的部队为主。这些新部队战斗力与素质,与老部队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一比例还要进一步的扩大。更何况日军还有航空兵、装甲兵与骑兵,可以与之配合作战。

按照两位老帅的估算,就是整个华北部队除了山东之外,即便是全部都动员起来,最多能拖住日军两个师团主力外加一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就已经是顶大天了。这还是在相当一部分的部队,已经完成换装的情况之下。但日军无论从那个方向可以调动的兵力,远远不止两个师团。

而除了大量的日伪军之外,华北还有为数众多的伪军可以配合日军作战。也就是说,要想牵制住华北日军主力无法增援,关内部队面对的敌人,并不仅仅是纸面上数量。实际上的数量,只能更多而不是更少。

而且这一战下来,在与无论是素质,还是装备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打这种战斗。即便是只拖住日军两个师团,关内的留守部队也很可能伤筋动骨。这对今后的华北局势发展,只能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华北部队无法拖住日军华北方面军全力增援蒙疆驻屯军,那么战线拉的过长的西进部队,极有可能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尤其是日军一旦集中大量的兵力,趁我军与蒙疆驻屯军激战之机,从张家口北上切断察北我军与热河之间的联系,那么西进部队的补给线将会全部切断。

在补给被切断,察北本地又无力筹措。而晋绥军区主力以及太岳军区部队,再被日军第一军给缠住无法增援,也无法打通从晋西北以及北岳地区到察北、绥远地区的交通。那么到时候处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的西进部队,甚至可以说只能坐以待毙。当年西路军的结局,可谓是前车之鉴。

牵一发而全身,整体战局必须要进行全盘的考虑。察哈尔的战略位置,对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来说,相当的重要。不仅仅是日军在平津地区的屏障,更是其从西北进攻中国腹地,以及经绥远迂回陕西大后方的一条通道。

无论是突破口选择察北,还是以察南,都要考虑到日军在全局上的反应。战役一旦全面展开,再想停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全,将整个战场周边的态势全部考虑进来。慎重,再慎重一些。

所以对于杨震的这个想法,两位老帅并不是很赞同。对于他们来说,现在还不到与日伪军决战的时候。在他们看来,以察南为主要突破口,远比选择察北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不仅一样能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最根本的来说,距离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