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179节(3 / 4)

加入书签

子爱民之心……”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众人愕然无以言表。很显然大家惊诧的不是救灾这事儿……现在这情势下,薛崇训干嘛要主动把最有威慑力的神策军调往四百里之远?要知道长安的力量就那么一点,只能用城里的这些实力角逐,此时已无法名正言顺地从外部调兵影响平衡,否则就会加剧变故。在这样的状况下,四千精锐那是多大的决定因素!

太平公主却笑了,手掌拍着两边的镶金扶手哈哈大笑:“崇训是我儿,不愧为咱们家的人!有胆,心实!哈哈……”

一个穿红跑的老头扑通一声伏倒在地板上,高声道:“晋王仁心之心令天下动容,社稷幸甚,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这是崇训亲笔写的,错不了,拿下去给大伙儿瞧瞧,可没有错。”太平公主兴高采烈地说。

众臣纷纷躬身道:“臣等恭贺殿下……”

太平公主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些控制不住庄严的神态,一口一个崇训赞不绝口,倒是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在外人面前不加掩饰地称赞自家儿子的事儿。

“你们说,怎么批复这道奏呈?”太平公主俯视殿下问道。

人们立刻住了嘴,许多人干脆埋下头去,生怕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一样。刘安抬头欲言又止最后也和其他人一样保持沉默。

“按理要救灾的话从长安调兵反倒是舍近求远了……”太平公主喃喃地说。

众人愕然无语:您老人家是装傻呢还是真糊涂,明显这事儿的重点不在此处嘛。

这时太平公主又道:“不过崇训既有此心,便依他罢。”

“殿下英明!”

……

不多久亲王国的幕僚们也得知了要调走神策军的消息,薛崇训干那事之前根本没和他们打招呼,自己独自写的奏呈。他自然有那样的决策权,不过招呼也不打倒是显得有些刚愎自用了。

宇文孝最是郁闷,刚知道消息就满肚子牢骚:“薛郎是在做什么?事前也不和咱们商量一下,这是把刀交到别人手上!要是太平公主有一念之差,咱们岂不是要功亏一篑,死无葬身之地?”

“宇文公少安毋躁。”王昌龄忙劝他。薛崇训不在亲王国,听说出门了也不知道去干嘛,亲王国剩下的人也就宇文孝和王昌龄最有话语权。

王昌龄道:“我倒是觉得这一步是对的。宇文公所言危险,难道薛郎用神策军和太平公主长久对峙就没有危险么?也许那样下去更加危险……您想想,对峙的时间一长各生猜忌,只要稍有不慎便会让长安变成战场,就算咱们赢了,万一赢得不彻底,太平公主等人挟持天子设法撤出长安振臂一呼,天下人是更愿意听她的还是听薛郎的?更何况羽林军万余人马更倾向宫廷,胜算真的大吗?”

宇文孝默然,皱眉沉思。

王昌龄携宇文孝的手道:“李唐社稷仍然是名正言顺的,其百年的基业天下人都认同了,急功近利只能是自取灭亡!咱们既投效薛郎,岂能害之?此事薛郎定然已深思熟虑,并且未受帐下谋士争议所左右而当机立断,我心若诚服也。”

出发

“薛郎,咱们接到了兵部调令,去赈灾?”殷辞等人急切地跑了过来就马上对刚刚从马车上下来的薛崇训说起话来,一旁的将帅们也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表情。

有人没好气地说道:“咱们披甲是杀敌立功来的,州郡的事儿关咱们鸟事谁爱去谁去,咱们去作甚?不是还没造反么,调兵去那鸟不生蛋的地方看太阳?”

薛崇训不动声色道:“我上的奏章。”

众将不解地看着他,大多一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薛崇训也不解释,环视了一番周围的将领,说道:“传令队正以上将校列队。”

“得令!”

众将各自寻来亲兵到营房之间传达军令,不多一会儿便有一百多人陆续从各营走了出来到辕门里面的空地上列队。整理队形的时候,薛崇训居然听到“向右看”这句口令,心道有组织的军队确实更容易受到上层的影响。

一共有四排队列,很快就站得整整齐齐了,薛崇训微微点头以示满意。这时兵营营房帐篷之间许多士卒也在悄悄观看,军官们被训话自然让大家都很好奇关心。

薛崇训左右一看,见身后有一辆卸了牲口的运货驴车,便站了上去,身处在高处只见将领们站得笔直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在自己的身上,薛崇训莫名有一种作为领袖一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他一本正经地说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神策军精锐之师,无时无刻都要勤于训练。不仅要练阵法队列、弓马骑射,还要兵贵神速,能在需要之时迅速到达战场!不然敌兵都来咱们地盘上抢完了,再厉害的人马慢吞吞地过去能派上什么用场?”

殷辞等将领点头称是,薛崇训便趁势问道:“岐州距离长安三百五十里,半个时辰之后开拔,两天两夜之内全数到达岐州,能否做到?”

“薛郎放心,我等一定按时抵达绝无差错。”大伙愈发有兴趣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