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159节(2 / 3)

加入书签

政治的另一类拥趸者。

当?初,建安令就曾审过一桩公案, 一个姓马的贫寒百姓,因侥幸结交权贵,得以仕进?为?官, 一朝得势, 便为?非作?歹,还欲强娶姨母的女儿为?妾, 姨母不许,这马氏子就告到了建安县令处。

县令说姨母之女可以为?妻,不可为妾。这马氏子犹不服气,认为?父亲和自己都已入仕为官,家族门户已成,而姨家犹是寒贱,可以做妾。

县令被其无赖行径惹怒,将其斥责一顿后,就撵走了。

所以,小人得志的百姓,对门阀政治的拥趸,不亚于高高在上的世家。

而真正为?了国家长?远考虑的天子,因为科举改革是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制度,它太过超前,以至于无法从历史中寻找经验。

世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科举,百姓不理解科举,所以都对他持怀疑的态度。

加上舆论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他们稍微一煽风点火,把白的描成黑的,这些只会宣泄附和的百姓,就会是跳出来反对的最激烈的那一批。

以至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总是受制于巨大的舆论压力,无法改革成功,最后落得满身污名。

萧昱不在乎,这是必然的过程,治理这样一个大国,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变动,都是要流血的。

百姓愚昧,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愚昧,恰恰是他这上位者的失职。

他对这些门阀世家打击的太晚了。

士族为?了阻止底层上升,早已垄断了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垄断了百家典籍的解释权。

底层的百姓大部分没有读过书,不识几个字,他们愚昧无知,容易被煽动情绪,却?没?有?分辨的能力。

不能让他的子民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这君主的错。

无有?怨言。

魏云卿也愈发谨言慎行,生怕自己的一时?失言,会造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她?已经不再试图劝说萧昱了,她?只能给他全部的信任,支持他的所有?决定,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共同承担就是了。

在帝后备受压力的同时,前线战场上传来了捷报。

胡轸于?淮水大破叛军,贼将欲退守江陵,霍肃绕道包抄后方,控制了襄阳郡、南郡,切断了秦州叛军的后路。

霍肃派人游说何参军归降,被何参军拒绝。

秦州主簿秘密联系上了霍肃的使者,愿意向?朝廷投诚,他本就不支持起兵,只是形势所迫,又被参军和司马威逼,才不得不随军叛乱。

霍肃欣然接受了他的归降,在秦州主簿的里应外合下?,官军很快攻破叛军营地。

叛军看到有如神兵天降的官军,吓得四散溃逃,城门狭窄,叛军们你追我赶蜂拥冲出,致使踩踏死伤不计其数。

何参军和秦州司马见势不妙,欲弃城投奔并州牧温简。

眼见叛军兵败如山,本是坐山观虎斗的温简,在何参军和秦州司马刚至并州界时?,就立刻将他们捕获斩杀,传首建安,正式结束了秦州之乱。

主将被斩杀后,朝廷便开始了对叛军党羽的清洗。

萧昱下?旨,基层士兵不明所以,不过是听上级指令,可予以赦免。秦州作乱的主事世家女眷各归本家,男丁全部斩杀,一个不留。

叛将中的首领,也都是世家门阀出身,不少都与建安朝廷大员有姻亲旧交。

便有?不少大臣在朝堂上为一些叛将求情,世家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真把这些作?乱的秦州世家全杀了,他们自己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高承也劝谏道:“围师遗阙,这样斩尽杀绝,会引起人心动荡的。”

萧昱置若罔闻,不顾众人劝阻,又翻出萧澄之乱的旧账清算,不把他们打服了、打怕了,他们以后还敢。

萧澄作?乱,是受了裴雍挑唆,私下与秦州叛军暗通取款,萧昱下?令纠察萧澄党羽,拷问他们与秦州叛军的来往,一个不赦,通通处以极刑。

叛将杀了一批又一批,求情者也被打成党羽,各大世家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

他既要担这恶名,那就一次性斩草除根,荡平所有?改革的阻碍,把这些世家全削一遍,让他们再没有威胁皇权的的实力,不再把问题留给继任者。

曾经温雅宽厚的天子,突然变得弑杀,残暴不仁,建安人心思变,大臣朝不保夕。

朝堂上,昔日与他志同道合,并肩进?退的大臣们,也一个一个对他转过身去。

连自幼至交的殷恒,都无不失望的背对着他,对他说:“臣看不清陛下了。”

这样的话,听多了,也就淡然了。

在发动这场改革之前,他就已经有抗下所有骂名的觉悟了。

一个纯粹的改革者,不仅要有挥刀革除旧秩序的决心,更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萧昱知道,他是注定要跌的粉身碎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