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19搜山千骑入深幽(十)(6 / 7)

加入书签

,但却猜中了荀贞为何不委任中尉主簿的原因。

邯郸荣说道:“是。”

“我郡右姓以我邯郸为冠,我邯郸右姓以我邯郸、魏、乐三家为冠,如是,中尉若选用功曹和主簿,只会从我等三家里选用。”

“是。”

“魏氏最盛贵,中尉若有意选用魏氏子弟,早就该下送檄文辟除了。”

“是。”

“而中尉却没有辟除他家的子弟,这说明中尉之意不在魏氏。不在魏氏,就必在我家与乐氏。”

“是。”

“若用乐氏,则只能是乐峻;若用我家,则只能是你。”

乐氏家兄弟两人,乐彪已然出仕,能选用的只能是乐峻。邯郸氏家的子弟虽众,可邯郸荣名气最大,且是嫡长子,依照两汉的惯例,兄未出仕,弟通常就不会出仕,即使被州郡辟除了,做弟弟的也很多都会谢辞,不肯接受,所以要用邯郸氏,荀贞只可能是辟用邯郸荣。

“是。”

“乐峻与你各有优劣。用乐峻,则得名;用你,则得实。名与实不可兼得,故此中尉迟疑不决。”

“是。”

“名有名的好,实有实的好,对中尉而言,这是两难之选择。在这个时候,若是‘名’与‘实’之间的任何一方主动向他示好,那么不必说,他必定就会选择示好的一方了。”

“所以阿翁今去见中尉?”

“然也。”

“荣听阿翁之意,似是早看出了中尉为何迟迟不辟功曹和主簿,却为何直到今日才去与他相见?”

“长吏如君,我家的家声是否能够重振如今全在你的肩上,我为你择君,岂可不慎?得一明君,事半功倍;得一庸主,徒费光阴。中尉虽出自颍川荀氏,族为名门,然我闻他非荀氏嫡系,只是出自旁支,且是以军功取得的功名,又年少早贵,其人究竟如何?不可不细细察看观之。”

邯郸荣见过荀贞,对荀贞自有评价,但他现在想听听他父亲对荀贞的看法,问道:“中尉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我闻其事迹便已奇之,今下午在楼上见他,确定他非常人也,今暮於相君车上闻得了他平贼的方略,我只有六个字评他。”

“何六字也?”

“‘贞固足以干事’。”

此六字出自《易经》,本意是:“君子坚守正道,就能把事干好。”邯郸相用在此处,却是以“贞”指荀贞,说他足以成就大事。

邯郸荣没有听过他父亲对别人有过这么高的评价,心道:“前几天在乐伯节家的席上,我与中尉对面而坐。中尉以二十余之龄,从军征战,以军功位致比二千石,固一时之杰也,然我视之,中尉之能似也不出常人范畴。父亲为何对他如此高的评价?”因说道,“荣从未闻翁对人有此等美评,此评却是因何而得?他的平贼方略有何出奇之处?”

“平常人说平贼,只讲眼前的贼事而已,中尉却先言防疫、备粮,讲说来春之事,眼光长远,防患於未然。”

“此我亦能为之。”

“中尉到任才半个月,对郡西的贼寇就了如指掌,比我等本地人了解的还多、还深。”

邯郸荣默然片刻,试想了一下若是自己在赵国中尉的任上能不能在半个月内就了然贼情,说道:“此我亦能为之。”

“中尉平贼之方略共有三条,先防疫、备粮,次及早进击,次徐徐图之。”邯郸相把荀贞的方略转述给邯郸荣,说道,“你可看出中尉的深意了么?”

“深意?中尉此方略由远及近,从先解决以后之大患到如何解决眼前之小患,层次分明,条理整齐,甚是精当。阿翁说的‘深意’是这个么?”

“此非中尉之深意也。”

“那什么是中尉之深意?”

“郡兵、城防、邯郸县治安以至由此引申到赵国诸县之治安方是中尉之深意!”

邯郸荣霍然醒悟,回思荀贞此三条方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而最终落脚到郡兵、城防、县治安上,虽此三条才是他的最终目的,然却因其前边充足的铺垫而使人自然地接受,毫不觉得突兀,不生抵触之意,不觉拍案叫绝,说道:“真妙策也!”随即又说道,“不过,虽是妙策,却也瞒不住人。……,阿翁不就看出来了么?”

“我看出来是因我旁观者清,身处局中者却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再则说了,中尉又何需瞒人?有他前边防疫、备粮、及早进击的铺垫,便算被人看出又如何?”

邯郸荣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就算被人看出荀贞的最终目的是郡兵、城防和县治安,可有他前边数条的铺垫,却谁也不能说出他的错处,谁也不能反对他整治郡兵和控制城防以及插手县中治安。这却是因为“先入为主”,既然听者接受了荀贞前边所说的内容,那么自然就无法反对他由前边的内容而顺势推出的最终目的。这乃是光明正大之阳谋。

邯郸相问邯郸荣:“中尉此策你亦可为之么?”

邯郸荣佩服地说道:“中尉心思精密,深谋远虑,临阵破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