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55下邳国荀贞得子广陵郡笮融逞威(五)(2 / 3)

加入书签

臧洪、袁绥尽皆切齿。

袁绥也是主簿,对同为主簿而却叛主的吕布更加痛恨,骂道:“背主无义,枉为人子!”

臧洪长叹一声,蹙眉担忧,说道:“董卓之势,恐将难制了!”

臧洪、袁绥都是士人,天然地站在袁绍、袁隗这一边,更且张超又是张邈的弟弟,亦可算是袁党的一员,他两人自然难免会为袁绍等人担忧。

说起张超,他和荀贞虽没见过面,但因了张邈、袁绍的关系,对荀贞的来接任,他还是很欢迎,也是很热情的。

臧洪、袁绥转达了张超的欢迎之辞。

董卓当初反对荀贞到近京的大郡为郡守,而却坚持要他来广陵当太守,其意有二,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忌惮荀贞,既然拉拢不成,所以干脆就把他打发得远远的,再一个,其中恐怕亦有挑拨“袁党”内部矛盾的企图。

张超在广陵当太守当得好好的,却半道上让荀贞来接任,要说其中没有挑拨的意图,谁也不会相信,更且别说,依着董卓的意思,张超被荀贞接替后,他都不想再给张超安排别的职位,如果董卓的这个意图能够得以实现,张超、乃至张邈恐怕真的就会因此而和荀贞生起罅隙。

不过好在那会儿董卓到底是刚到京都,在京都根基尚浅,他以兵力为后盾,固可以迫使袁绍等在荀贞的问题上退让,但要想完整、彻底地实现他的企图却是难之又难。

最终的结果是,在袁绍等人的活动下,不但张超得到了新的职位,改任了别郡的太守,并且张邈也得到了一个太守之位:陈留太守。

荀贞对陈留是很感兴趣的,他在赵郡当中尉时,曹操等曾问过他如若改迁,想去哪个郡做太守,他当时最想去的就是陈留,陈留南临颍川、西望赵国,他如能出任此郡,从某种层面来说对他日后的发展将会大大有利。

可惜,他那会儿没能得到陈留。

这一回,按理说,依照他的名望、资历、官位,他是完全可以得到陈留了,却又因董卓不愿他离京都太近之故,依然未能实愿。

他不能得为陈留太守,张邈为何却能?

却是两个缘故。

一则,张邈的资历更老、名望更大,张邈乃是党人“八厨”之一,老牌的党人名士了,只论资历的话,别说袁绍的小集团里了,便是整个天下的士人里边也没有太多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再一个,张邈虽有名望,却不以“知兵”出名,他没有什么军功,董卓没把他当成一个太大的威胁。

两下结合,是以袁绍、袁隗等人能给他谋取到陈留。

袁绍畏惧董卓,所以不敢接受荀贞、鲍信等起兵讨董的建议,但在董卓的强势面前,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也不可能不多做一手准备了,张邈的出任陈留便是他的另一手准备,——张超的改任它郡、荀贞的出任广陵,从整体来看,也可包含入这“另一手准备”之中。

张邈将出任陈留太守一事,荀贞是在曹操的信中知道的,那会儿他刚离开洛阳没两天,还没发生董卓自为司空的事儿。

此外,在前两天的一封信中,曹操又提及到:他、何顒等和袁绍商量,准备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早前何进遣大将军府的掾吏赴各地募兵,鲍信在其中,王匡也在其中。

王匡和鲍信是同乡,两人皆为泰山人。

鲍信是回泰山募的兵,除了一些骑士外,募的多是寻常步卒,这活儿比较好干,所以他回洛阳的早一点,正碰上荀贞进京。

王匡没有回泰山募兵,泰山的豪侠剑客、武勇之士就那么多,鲍信已然回了泰山,他要是再去,两人变成抢兵源了,事倍功半,因此他跑到徐州这儿来了,泰山南边就是徐州,离得不远,他在这儿也挺熟,奉了何进的命令,他的任务是招募强弩手,挽弩射箭是技术活儿,强弩更需要身强力壮之人,所以他这个活儿比鲍信的活儿难干,以是之故,比鲍信回洛阳的晚,荀贞没见着他。

王匡募了五百强弩手,鲍信到洛阳时何进已死,更别说他到时了,袁绍不敢起兵击董,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於是也和鲍信一样,带着他募来的这些人归乡去了。

就在他离开洛阳后不久,发生了董卓杀掉丁原、自为司空的事儿。

如果说,袁绍举荀贞、张邈、张超分为三郡太守的举动,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他想为自己在州郡安排几个“自己人”,这样,万一京都有事,地方就可以呼应,给他一点声援,那么在董卓杀掉了丁原之后,袁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州郡呼应京都”,而是要考虑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办了,或者换句话说,万一董卓逼得他没路可走了,他该怎么办了。

在这么背/景下,经过和曹操、何顒等人的商量,他有了举荐王匡、鲍信为郡守的意图,——董卓在洛阳越来越兵强马壮,袁绍等既然越来越不能对抗,就只能改而求诸於地方州郡了,往好的一边说,也许能靠州郡的力量抗衡一下董卓,往坏的一边说,如果万一真的出现董卓只手遮天、独掌朝权的情况,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