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675章 当黑丝带抬头(2 / 3)

加入书签

这也是他提前交代做好测试几个重要技术性能准备的原因。

几百万的老歼-7都让他给开出几个亿的豪华三代机的气势来,更别说现在开的是一架四代机了。

穿过了云层之后李战就放下了护目镜,云上云下的能见度是完全两种情况了。当高度上到了一万四千米的时候,尽管戴着心爱的白色劳保手套,他依然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了强烈的紫外线透过座舱盖照在手上的轻微感。

空军要求四代机的最大升限是1xxxx米,研发单位则是按照略高于该指标的标准来研制的。但是这里面并不是能飞到要求高度就行,其中的前置条件非常的复杂。

比如要求升限达到18000米,那么战机在达到这个高度的情况下是什么状态就非常关键了。部队要求的最大升限自然是战机依然有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飞行高度。摇摇晃晃的飞都飞不利索,再高有什么用。

再具体下去就是达到升限后还有多少作战能力,又会在哪些方面有所损失,等等等等,全部靠试飞员飞出来。

现在情况好多了,有大量先进的监控仪器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以前全靠飞行员用脑子记。第一代第二代试飞员是功勋卓越的。

到了一万五千米的时候,李战开始每增加一百米就报告一次,同时报告战机各个系统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这个高度上大多数飞机都没有问题的,动力肯定是会有所衰退。高于平流层后,空气稀薄阻力小但是含氧量也降低了,一般的航空发动机动力会衰减得很厉害。

这个时候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更大的压缩比更快的进气速度,减缓动力衰退。李战开过的所有战机他都飞过超过一万五千米的高度,此时就明显感觉到黑丝带的动力衰退很少,显然发动机是很厉害的。

但是研发团队明确表示,这个型号的发动机只是用来过渡的,专门为黑丝带研制的发动机还在攻坚阶段,性能更先进推力更大故障率更低寿命更长,总而言之更吊。

不太好想象如果换上了配套的发动机后黑丝带的机动性能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本事黑丝带采用鸭式气动布局,成洛马厂通过研制歼-10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气动四代机项目之后又用几种主要的气动布局做了大量的对比,最终确定采用鸭式气动布局。

显而易见,比f-22a,黑丝带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更胜一筹。

这并非自嗨,事实是f-22a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立项了,首飞时间是1997年,而黑丝带的首飞时间是2012年,这里面有足足十五年的时间差。最关键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尤其是黑丝带首飞那年前后,中国的航电技术突飞猛进,在不少技术方面已经领跑全球了。

拥有后发优势的黑丝带有了f-22a这么一个可以摸着过河的参照物,在长期的使用之后,f-22a有哪些设计是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哪些是欠考虑的,优缺点是早都充分暴露出了的。

从气动外形的选择也反映出来了对现代战场趋势理想的差异化,其中还有对具体的国防要求的不同。我国奉行的是防御型国防政策,空军要的战斗机是侧重于空防的,这一点从历代战斗机的侧重就能看出来。

另一方面则是,黑丝带比f-22a大了一圈,充分表明了人民空军喜欢大的性格。这同样也是国防需求提出的硬性要求。大航程、大起飞重量,大速度,实现从任何一个机场起飞都能够在两个小时之内到达境内的任何一个机场。

当初引进先进三代机的时候,一开始看的是米格-29,苏联方面也极力推荐米格-29,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方面也是大力推荐米格-29,因为那个时候米高扬的情况非常的不好,急需资金。

但是人民空军对短腿的米格-29没有兴趣,反倒是对气动外形极佳拥有大航程的重型战斗机su-2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遇上苏联解体,当初引进su-27也是颇多挫折。

歼-10a是个特例,这是我国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三代机,虽然是中型战斗机,作战半径和最大航程达不到空军的理想要求,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大力支持。

而且战场任务的分配上,依托完善地面防空系统作战的歼-10并不需要拥有和歼-11一样大的航程。再一个就是后续空军逐渐转换了歼-10所担负的主要责任,从侧重于争夺制空权到侧重战场支援、空中掩护,兼备了对地作战能力之后,经过b型的小批量使用,拿出了多用途的c型。

简单的说,歼-10的角色相当于f-16在美国空军中的角色。

在极佳的气动外形以及强大的推力下,01号黑丝带一口气杀到了一万七千米的高空。在这个高度往下看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球,那个球大部分是蓝色的,球沿处还泛着光。

原来地球是圆的啊!

李战不断报出最新的数据,地面的检测设备一直在对01号黑丝带保持着跟踪测量,各种数据汇总到塔台那里,技术人员忙碌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