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912节(2 / 3)

加入书签

忧心。

“对了,邮政司的章程,宋王殿下已上奏了,陛下亲自批了红,命铁道部酌情处置,不必奏报,我等需拟出旨来。”胡广突的道。

金幼孜道:“这旨意,老夫来拟吧。”

“也好。”众人点头。

胡广顿了顿,又道:“你们说,这邮政司……换了一个招牌,真能清除以往的弊病吗?可别到时,连驿站都不如了。”

众人便又都笑。

杨荣道:“其实在老夫看来,宋王这一次,事情办错了。”

胡广倒是收拾了糟糕的心情,神情认真起来,看着杨荣道:“还请杨公赐教。”

于是杨荣道:“但凡兴利除弊,都在一个隐字,可此番裁撤驿站,却闹的满城风雨,令天下人所瞩目,现在驿站没了,换了新的招牌,却依旧遭无数人瞩目,要兴利除弊,必要用霹雳手段,不知要遭多少人怨恨,现在又受人瞩目,时刻有人议论其是非,老夫所担忧的是……这样下去,可不是好事……”

众人纷纷点头。

他们在文渊阁日久,当然清楚,但凡是重要的事,你真要干,就必然要悄无声息去办。

反而是不紧要的事,却需大张旗鼓。

就因为但凡要干成一件事,就不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得罪许多人,若是再遭无数人议论,或是有心人盯上,在此过程中横生枝节,那么……事儿就很难办成了。

胡广听罢,更是露出了愁容。

解缙等人见他如此,也就不好继续说下去了,索性便笑了笑,转而谈一些京城里发生的趣事。

……

有了一个大致的章程,接下来,便是拟定出更多的细则了。

胡穆要干的,便是与诸多骨干,开始巡视各处原有的驿站,清查出原先驿站的诸多问题。

而后再将章程中的东西,大抵搭建出一个框架。

这个过程,实是费心费力,因为任何一个可能,你都需先料想到,而且任何的想法,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竟人有一个念头很容易,可真要将这年头变为现实,却需考虑是否能够真真切切的执行,又需考虑所花费的钱粮多少,更要考虑长远上,是否会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

他们都是经历过事的人,有真真切切的办事经验,自然清楚这世上绝大多数看上去好像十全十美的方案,实际上拿来做文章可以,可真要落实,却是千难万难。

在足足花费了两个月时间,一次次的巡视和总结,还有拟出大致的细纲之后,终于,一封新邮政司的奏报,送到了张安世的案头。

而张安世倒没有细看,其实他并非是具体干事的人,索性直接转呈宫中。

这奏疏宛如一块巨石,一经送入宫中,朱棣好似十分激动,转而召张安世来见。

张安世入殿,笑吟吟地看着朱棣。

可朱棣却没有好脸色,带着几分气焰道:“每年九百万两纹银……且还要招募四万七千五百人……不是说好了,是兴利除弊吗?怎么改了这驿站,反而这邮政司的人员,却是更加臃肿,依朕看,这邮政司上上下下这些人,到底是想兴利,还是花银子?”

张安世依旧从容淡定,笑了笑道:“陛下,臣这些年,但凡处置事务,都会……”

说到这里,就顿住了!

于是朱棣下意识的就道:“会什么?”

张安世却是道:“臣不敢说。”

这叫以退为进,他越不说,朱棣反而越想听!

果然,朱棣道:“说罢。”

张安世这才道:“都会想一想,若是换了陛下,会怎样做。”

朱棣露出古怪的表情。

张安世道:“臣虽然偶尔总能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可这世上,异想天开之人数都数不清,今日臣能有这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陛下言传身教的结果。”

“是吗?”朱棣方才还火焰腾腾的怒气,瞬间消散,他忍不住道:“言传身教了什么?”

张安世立即便道:“就比如,陛下做事,历来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信任了人,那么便绝不干涉和过问采用什么办法,这一点,是臣最钦佩的地方,这也难怪,陛下可以立下不世之靖难之功,又能用臣这样的人,有如此的功业。臣每每想到,陛下对臣的信任,从不见疑,便忍不住为之感激涕零,也在此过程中,受陛下启发……”

朱棣听罢,脸色已不只温和,嘴角不自觉地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

张安世继续道:“正因如此,所以臣行事,也是如此,但凡看对了人,交代了事,便再也不过问了,哪怕过程中,他会提出某些不可思议的要求,臣也尽力满足,这自是从陛下身上学来的用人之策,也是臣之所以能够为陛下分忧的原因。正因如此,所以新政才得以推行,模范营、商行、铁路这些大事,也才可办成。”

“所以……”张安世道:“陛下……他们既已上奏,上头也已讲明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每年索要的钱粮确实多了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