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235节(1 / 3)

加入书签

张顺不由惊异地看了他一眼,连忙点了点头道:“老山长所言甚是,不知何以教我?”

那老山长左冷禅闻言不由笑道:“既然舜王有问,老朽不能不答。所谓‘缺人’,实则缺官吏耳。既然舜王前来拜访我这半截入土之人,想必是看上了我那七十二弟子了!”

“先贤张子厚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朽不才,不敢以圣人自比,但是为生民立命之心尚存。既然舜王礼贤下士,亲自来访,老朽本当无有不应。”

“然而,刘皇叔昔日三顾茅庐而成一方基业,燕昭王千金买马骨而破强齐。舜王非常人也,某虽非诸葛之流,亦可堪作马骨,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张顺一听,你特么逗我玩呢?本王老老实实的给你个面子,你却给脸不要脸,还有蹭鼻子上脸,真是岂有此理!

张顺本待拂袖而去,可是又转念一想,不过演个戏罢了,又值不得什么。

正所谓“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洛阳身为府城,不能说人才济济,想必也有不少堪用之士。

这老山长本就满腹经纶,见识过人,更不要说此人年纪老迈,哪怕看在尊老的份上,也值得自己三顾茅庐。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笑道:“谨受教了!”随即命悟空留下礼物,率领众人便扬长而去。

张顺见老山长(下)

到了第二日,张顺又如期而至。至老山长陋室拜访,结果老山长手持拐杖,颤颤巍巍走了出来,舞杖而骂道:“汝,贼也!自古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我辈读圣贤书何所事儿?庶几无愧于心矣!汝且杀我,勿使我有负忠义之名!”张顺遂狼狈而回。

结果到了第三日,张顺复又如期而至。结果老山长左冷禅闭门不纳,只命弟子黄德清在门外阻拦。张顺费劲口舌,亦不得入。

是时,张顺因为不杀不虐,军纪森严,深得洛阳城中百姓喜爱。周围邻居不由窃窃私语道:“此老货也,舜王三请而不出,又辱及舜王,此辈有何德何能?当杀也!”

更有童子掷烂菜叶、石块于老山长门前,以示鄙视之意。

等到第四日,张顺复来。黄德清无奈,只得将张顺请入房中。好容易等到悟空卷缩着身躯挤了进来,关上了房门。那老山长左冷禅连忙跪下,口称“死罪”。

张顺哈哈一笑,连忙将此人扶了起来,安慰道:“老山长不计前嫌,不惜毁名谤誉以成就张某。如今张某感激还来不及呢,焉敢怪罪老山长?”

老山长偷偷瞥了张顺一眼,见此人面无愠色,才放下心来。他连忙应道:“足食,足兵,足信,乃为天下王!今舜王胸怀天下,不以老朽为卑鄙,礼贤下士,左某敢不从命?”

“前日舜王邀我院下弟子入仕,此乃细枝末节罢了,不足为凭。舜王所能凭者,唯有足食、足兵、足信而已。”

“如今舜王天纵奇才,用兵如神,破陈奇瑜如欺负三岁小儿一般,举重若轻,不复再言。老朽不知兵事,想必舜王早已成竹在胸矣。此乃足兵矣。”

“而今舜王重农,欲行足食之事。奈何河南大旱,民不聊生,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劝课农桑,治理灾害,本亦是长久之计。只是如今火烧眉毛,哪里还能顾及到长远?”

张顺闻此,连忙解释道:“我已经命人前往他处购买粮食,催收王府子粒,尽量满足洛阳用粮。”

不曾想,那老山长闻言却摇了摇头道:“我求人,不如人求我。舜王虽然有心,却无力矣。”

“依我之见,舜王何不高价购粮,命人以五倍十倍价,前往江南、湖广及直隶、山西等地。”

张顺一听,这不是二傻子吗?自古以来,做生意之人皆斤斤计较,低进高出,以免蚀了本钱。你倒好,崽卖爷田不心疼,倒拿老子的银钱装大方。

我三顾茅庐、四顾茅庐就顾出来你这个玩意儿吗?

那老山长见张顺面带不屑之意,不由笑道:“义军商人每到一处,不必多买,只是鼓噪声势。到处声称义军攻下河南府,缴获金银如山,铜钱如泥,只是今年河南大旱,田中颗粒无收。到处易子而食,粮价如金,可矣!”

“自古以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逐利,必然闻声而动。舜王何必劳烦人手,千里购粮呢?”

“如此一来,不出月余,天下粮食必将云集洛阳府。等诸商赶到洛阳府,必然粮多谷贱,原本舜王花费出去的银两,必然会节省出来。”

张顺一听,嘛麦皮,你可真是个人才!你这招使出了,不知道天下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会有多少人想喝你的血,食你的肉!

不过,此计虽好,张顺尚有一些担忧,他不由问道:“如此一来,倒是失了信誉。我恐怕众商人携粮而走,日后再也不欲与义军售卖。”

那老山长闻言笑道:“粮食乃大宗货物,路途遥远,多有亏损。众粮商即来,便宜发卖,尚可收回部分本钱。若是携粮而走,岂不是粮钱两空,只得投水而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