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分卷(104)(2 / 3)

加入书签

一点束脩,换来的是北凉文教大兴,换来的是治国安邦的贤才。

这笔买卖划算得很,对于朝廷来说,这笔钱也不算多。

众人:

甚至连圣人都愣了一下,所以,不仅能让北凉的孩童读书,还能顺便帮扶一下寒门子弟。

圣人想得其实更多,被朝廷帮扶起来的读书人,良心只要不是被狗吃了,多少对朝廷对皇室也是心存感激的吧。

莫少珩继续道,据我所知,各县为了举行科举,现在已经修好了不少贡院。

贡院若是只是用来科举考试,三年才能用上那么一次,实在可惜。

何不如将这些贡院也作私塾之用,正好用来教导孩子,一来避免长时间不使用荒废了,二来,物尽所用,都不用另外大兴土木。

众人:

环环相扣啊,现在连私塾的地点都有了。

众人心中不免波动得厉害。

推行文教的困难,似乎全被解决了。

莫少珩说道,我将此称为义务教育。

教育我北凉孩子,是我北凉朝廷的责任,从小读书识字则是我北凉人的义务。

咕噜。

好一个义务教育。

这要是真能实施起来,诸国都得向北凉看奇,东唐怕也要震惊于北凉这惊人之举。

当然,问题还是很多。

有人道,如此,天下读书人突然间猛增,所用书籍纸张还有笔,必定大量增加。

世子真能提供足够的量?

百姓买得起的,也只有莫少珩卖的书,纸和笔。

但据他们所知,莫少珩现在的那纸坊,印刷厂的产量,连凉京都满足不了,每每出货都直接被哄抢得一干二净。更别提满足整个北凉。

莫少珩也是嘴角一抽,这也的确是一个必须得解决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所以,请朝廷再主持一次招聘会。

我会尽量扩大产量,扩建工坊,但需要大量工人。

纸坊印刷厂得飞速扩建了,还有制笔的作坊也一样。

而且,义务教育也得有一个试行期,我建议先从凉京开始试行,若凉京试行没有问题,再向各地推广也不迟。

再好的政策,都可能遇到问题,莫少珩都不可能完全肯定地说,义务教育就完全适合现在的北凉了,所以必须先试行再推广。

有这么一个缓冲期,也正好给他商业发展的时间。

众人:

试行吗?

莫少珩的这个义务教育的确吸引人,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真突然就全国推广,的确心里又七上八下。

如果仅仅是在凉京试行,哪怕出了再大的问题,他们都应付得了。

金殿上,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时不时提出一些疑惑和问题。

比如,朝廷给通过了郡试的读书人先生的资格是否合适之类。

毕竟,这么算起来,这些教书先生虽不在朝廷任职,但领的朝廷俸禄,已经算是吃皇粮的半个朝廷的人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公务员中的编外人员。

莫少珩答道,科举其实也是在激励我北凉人读书,但能走到京试,走到圣人当前的又能几个?

竞争太激烈了。

这最后的目标虽然美好,但多少人是看不到这最后的风景的。

那么,也让他们看看半路的风景也好。

不然,读一辈子的书,也见不到其中的美好,实在让人惋惜。

再则,科举原来设立的那些好处,基本都是针对寒门,贵族多少不屑一顾。

现在有这么一个当先生的选项,也是好的。

教书先生,在读书人稀少的年代,也是十分尊贵的,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了,要是出名的先生,各地贵族都得争相拜访,名望很高,对于贵族来说,家里缺少的反而就是名望。

所以,对于普通贵族来说,当一个教书先生,也未尝不可。

边教书边读书,也免得将人读书读傻了。

今日的朝会,莫少珩就这么答了一上午的问题。

连续几天的小朝会,莫少珩也被宣上了殿,继续讨论这个义务教育的可行性。

最终,圣人决定,先在凉京试行。

莫少珩就忙碌了起来。

一是,朝廷准备重新开一次招聘会。

上一次莫少珩组织的招聘会,虽然持续了三天,但还是太冲忙了,有很多人都没有顾得上,或者观望的时候直接错过了。

所以,上一次的招聘会成了众人口中络绎不绝的事情,但多少也有些遗憾。

这一次,朝廷早早的开始宣传了,莫少珩的三街战报也帮着宣传。

消息一出,就传得沸沸扬扬的,加上有朝廷作保证,在招聘会上找工作和招人,更加的有保障。

听到消息,有些意向的人,都在摩拳擦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