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124节(1 / 2)

加入书签

待到两面都煎熟,还透着一点焦,呈锅巴状,就可以出锅了。

放到小盆子里,放上葱花、香菜,再拌上辣椒面和孜然粉等调制的秘制调料,大力地搅拌均匀,就真正地完成了。

反正都有大平底铁锅了,别浪费了位置,方念真又从温家定了些豆腐,做成“铁板豆腐”。

这两样还可以“双拼”,这个活儿也不必她亲自做,只要会看火候,就都能学会。

方念真的小摊子推出的新品果然又吸引了很多食客,主要是土豆在新云州现在是高产,价格也不高,所以方念真定价也不算高。

新土豆做出来的“炕锅巴土豆”,就是好吃!内里比老土豆绵密多了,吃起来都感觉沙沙的。

若是有爱吃酸甜口的,还可以喷一点糖醋汁。

平民小吃,流行的就是快。

新云州的小吃摊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推出了类似的“铁板土豆”、“炸土豆”、“糖醋土豆”,原来的原味烤土豆撒辣椒面逐渐退出了市场。

方念真被人模仿,也一点都没生气,这东西本来就很简单,只是之前没人想着做而已。

就像她现在会的菜式,那不也是别人做了,她才学会的吗,一个土豆,就不扯什么“独家”了。

她还是专心于她的葡萄干吧,继“香辣牛肉干”、“灯影牛肉丝”和“拌牛板筋”之后,这可是她想推出到“念真食品”的又一力作。

葡萄干多好啊,葡萄干四季都能卖。

她时不时地就跑去老房子监工,却不想,遇到了“故人”。

“嘶,这房子怎么就拆了?这样我的深刻回忆都没了。”

作者有话说:

大家浇灌的好勤快啊,非常感谢各位小可爱的营养液!最近事情太多啦,我尽量在月末前找时间更两天日万!

薯片,咔嚓!

方念真带人从店里装了几摞子碗, 又带了一桶冰镇过的绿豆汤。

人家给自己盖房,伙食必须得管好。

新云州的规矩是,干整天的活, 东家要给包午、晚两顿饭。

饭食这一类的, 方念真都包给了石大嫂。

她就住隔壁,在家做好了, 就可以端到旁边院子吃了。

她给石大嫂开工钱,石大嫂原来也是在府衙工事上做过饭的, 有做大锅饭的经验,手艺也不错。

多数时候主食都是吃混了糙米的米饭,偶尔方念真也会给他们改善,去胡家订杂粮面的大馒头。

今日就是如此,馒头和绿豆汤一来,大家都挺高兴。

工头带头给方念真吹彩虹屁:“给方记的掌柜干活, 伙食可真是不用担心了, 是不是啊兄弟们?”

“是!”

“就是, 又能吃饱又能吃好,这还有这么冰凉的绿豆汤,能解解暑热了。”

方念真与工头说了几句, 就去了石大嫂家。

大太阳底下太晒了,感觉晒得头皮都疼,这些人顶着烈日干力气活也属实不易。

现在她的晾晒房已经初见雏形了,之前推倒的屋子,土块都运了出去,又重新铺了地基。

待到房子完工, 整个院子都会铺上砖块, 尽可能地减少尘土飞扬的情况。

晾晒房不能像寻常房子一样盖, 砖块怎么垒,方念真都在图纸上画好了,力求尽可能多的留出孔洞,这样通风效果才会好。

到时候再上横梁,盖房顶,这房子的“硬装”就算弄完了。

这么多块砖,方念真还不好买到,好在工头是个有能耐有人脉的,分了三家,给方念真凑齐了需要的砖。

周围住的人都不知道方念真是要干什么,原来好好的房子给推倒了,又盖上这种满是窟窿眼的。

看不明白,但是爱看,那些平时没活计的老头、老太太除了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围在方念真这小院子,屋前屋后地看。

看就看呗,方念真也不怕他们瞧,一门生意能长久不衰,从来都不是光靠垄断就能成就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是新云州能发展成“葡萄干”的代名词,就更好了。

方念真想做的,就是拔得头筹,争做最好。

她美滋滋地畅想着未来,最后看了一第章 眼盖了一半的房子,就打算走了。

身后却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嘶,这房子怎么就拆了?这样我的深刻回忆都没了。”

太阳光有点刺眼,方念真用手掌遮在额头上,眯着眼睛才看清。

竟是桂游?

方念真对他观感不佳,嗤笑一声:“桂大公子怎么变成公鸭嗓了?怎么,进京一趟上火啦?”

桂游被她的话刺到,他可是一回新云州,休息了一晚,马上就来堵她了。

“咳咳,我回新云州,是送我孙家表妹出嫁的。”

孙盈盈要出嫁了吗?方念真还惊讶了一下,后来想了想,好像孙家是说过,定的就是今年的秋日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