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913章(1 / 2)

加入书签

一则丘福有靖难之战的卓越表现,又是一位国公,加上张辅在安南之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阿鲁台忌惮这两位很正常。

而徐辉祖就不一样了。

靖难之战,徐辉祖才打了一两次胜仗,陛下你就觉得打不赢他,用了盘外招主动让建文帝把徐辉祖撤回了应天,所以徐辉祖在关外声名不彰。

柿子捡软的捏。

阿鲁台认为徐辉祖就是一个软柿子。

更重要的是因为去年的榆木川战事,阿鲁台的儿子马哈丹死在徐辉祖手上,当父亲的给儿子报仇心切,至于去年战事是否展现了徐辉祖卓越的军事能力?

按照金忠分析,阿鲁台不会这么认为。

因为去年的战事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只要徐辉祖继续选择合围,搞不好马哈丹和三万铁骑都要死在榆木川,但徐辉祖最后却选择了硬撼,让阿鲁台误以为徐辉祖的军事能力也就那样了。

但是显然,阿鲁台低估了徐辉祖。

虽然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但战争不可能是你十几万人一窝蜂的冲上去,也得分阶梯阵型,得有那么大的战场让你铺开战线。

结合地形才能发挥兵力的优势。

所以战争是一场人口数量的对峙,但又不是绝对依赖于人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可数。

在得知阿鲁台部和徐辉祖展开正面对决后,朱棣很是着急,急忙发出数道军令,可惜,他的军令还没抵达右翼,那边的战事就分出了胜负。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徐辉祖率领的右翼竟然一触即溃!

而且徐辉祖就好像是个军事白痴,他溃败就溃败了,不想着往中军朱棣这边靠近,反而慌不择路的撤向巴尔斯和坦区域。

阿鲁台大喜,越发觉得徐辉祖不屑一提,已经和大部队失去联系的徐辉祖部,在这漭漭草原之上,就是待宰的羔羊。

阿鲁台派出部分铁骑追击撕咬,大部队回过来去拆解明军的右翼。

按照他的计划,要将二十五万明军拆解成一片一片,再以骑军的绝对优势,在草原之间纵横捭阖,将这些碎片一一吞食。

出乎中军大营里所有官员的意料之外,左翼大败,朱棣得到军报后竟然没有任何问责的意思,甚至也没有马上着人去联系徐辉祖的意图,更没有派斥候送去军令的想法,而是仰天大笑,说了句辉祖懂朕,大明之军神也!

以徐辉祖的能力,怎么可能一触即溃。

徐辉祖的溃败,是因为他看懂了朱棣的战略意图,大明需要送给阿鲁台一点信心,让他更加坚定的和朱棣在捕鱼儿海来一场决定国运的正面战争。

只有这样,才能让阿鲁台想退的时候来不及退!

决战

不过朱棣知道,徐辉祖的溃败还不够真实,不能让阿鲁台反应过来,所以朱棣很快降下旨意,徐辉祖指挥失误葬送儿郎,导致战局不利,按军法处置。

圣旨着一队斥候带着一位小太监送往巴尔斯和坦区域。

不出朱棣意料。

传达圣旨的队伍在半途就被鞑靼游曳的斥候队伍给拦住了,那位小太监“意外”的被俘虏,然后那封圣旨就被送到了阿鲁台手中。

阿鲁台当然不会好心的把圣旨送去巴尔斯和坦的徐辉祖部。

反正在他想来,朱棣的一封圣旨被拦截了,他知晓消息后肯定还会再送一封圣旨到徐辉祖那里去,哪需要自己来当这个好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封圣旨,阿鲁台越发相信徐辉祖溃败的真实性。

对徐辉祖越发鄙弃。

真不知道儿子马哈丹去年是怎么在榆木川输给这人的。

但阿鲁台没想到,朱棣根本没再降下圣旨。

……

……

朱棣密令朱高煦部按捺不动,只小规模的试探着攻击驻扎在前方的鞑靼兵力,同时传令丘福,要竭尽全力一战,不能让鞑靼将右翼也切开了。

若是右翼被切开,鞑靼就可以绕路迂回,之所以如此,是逼迫阿鲁台重新回到前锋这边来,或者让阿鲁台分兵绕开朱高煦的前锋,从明军左翼徐辉祖与中军之间穿插,来袭击中军。

擒贼擒王。

想必阿鲁台肯定有这个想法:一击击溃中军的朱棣,那么这场战事就胜负已分。

有朱棣旨意,丘福岂敢不尽力。

何况还有张辅。

张辅是张玉的长子,征讨安南就独掌大权,是经历过沙场检验的将军,丘福对其也信任有加,一老一少的搭配,极其的相得益彰。

是以右翼明军极其凶猛,正面和阿鲁台主力大战,寸土不让。

而明军前锋依然被阿鲁台的少量兵力牵扯着无法分兵去支援右翼,一时间整个捕鱼儿区域都是刀光剑影。

巴尔斯和坦的徐辉祖收拢部队,建立据点开始抵抗阿鲁台一部分兵力的撕咬和骚扰,但也没有继续出兵的迹象。

不过阿鲁台知道朱棣绝对不止如此,所以他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