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ftshuwu.com

第250节(2 / 3)

加入书签

零散树林,在公路上搭建有一共三座可视的天桥型走道。

人类一定是准备把湿地公园作为两个绿孔雀栖息地当中的过渡段,把天桥型走道作为确保绿孔雀可以从一端无障碍、无危险地走到另一端的重要的路径,最大的问题就是连通。

无他——安澜一路上看到的野生动物太少了,绿孔雀更是一只没有。

按照诺亚的说法,去年一共在生态走廊附近放归了三雌三雄六只绿孔雀,但这六只孔雀最后都飞到了安澜的出生地,也差不多是当地最大的绿孔雀群落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把两边连起来的作用。

其实也不难理解。

树林靠近公路,虽然有绿化较好的走道铺设着,但毕竟底下是车辆穿行的区域,有大量人类活动踪迹。绿孔雀是谨慎的动物,不说长期居住,就连短期过境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对它们来说搬到这些区域基本没有可能性。

至少目前大概只有一个家族能做到。

安澜在回家路上就和诺亚商量了一番,如果今年再回去摸点孔雀蛋孵,把雏鸟和亚成年带着一起搬到这片暂时还没有许多野生动物居住的林区来定居,在定居的过程中慢慢把长起来的小孔雀们扩散到湿地公园里,这样一来走廊一侧就可以串起来了。

这件事做起来又费时间又费精力,但两只大孔雀反正无事可做,倒也何妨尝试一番。

至于蛋从哪里来——只要能摸清楚不同家族的活动范围,顺着选择蛋坑的规律,很容易就能找到被抛弃的鸟蛋。唯一的问题是鸟蛋不好转移,安澜就算用滚的也没法把它们安全滚到熟悉的领地里去,而且滚完估计蛋也毁得差不多了。

……这么看来还得去薅老家的羊毛。

于是半个月后,母亲就陷入了困惑的漩涡当中。

它当然不知道安澜回家目的是什么,只以为这么大的女儿还会主动帮忙放哨,硬是把只有一分的安全感堆到了九分。其他两只雌孔雀受到它的影响,齐齐支棱起来,一时间三只雌孔雀就好像被套了什么勇气倍增buff,风雨不动安如山,竟然毫无半点要弃巢的迹象。

安澜倒也没觉得这是件坏事,便从善如流地转移到其他领地去查看情况,最后在距离村寨约七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一窝被抛弃的孔雀蛋。虽然诺亚不会孵蛋,但抱窝需要一个放哨的家庭成员,安澜便把他也叫上,低调地开始孵蛋。

关注着绿孔雀动向的专家组一看又来,顿时坐不住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十六号和阿依不自己下蛋而是到处摸蛋,而且还那么有目的性,去年好不容易被搁置的争论话题迅速燃起热度,成了每场会议必有的讨论重点。

有人提出是不是阿依没法下蛋,但体检没有任何问题;也有人提出是不是十六号不懂怎么踩背,但就算不懂踩背,阿依连个白蛋都没下过,分明营养什么的都足够;还有人提出是不是过于靠近人类活动区域,所以生物天性被打乱了,但这个观点轻易没法得到证实,再说去年阿依也并没有长住在村落里。

整个专家组想来想去想不通,社会面上的其他学者也想不通,最后大家干脆放弃了。

想不通就不想了,目前还有更重要的问题——

生态走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就连最“奇怪”或者说最适应人类活动的孔雀家族在过去晃了一圈之后也离开了,并没有选择在那里定居,是不是因为搭建的生物走道还不够多呢?是不是因为树林恢复状况还不够好呢?亦或者说,是不是因为有其他未被记录下的环境因素存在呢?

老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

去年安澜还挣扎在不知道鸟蛋孵化情况的困境当中,险些把一窝孔雀蛋都孵成储备粮,今年她一卧下去就和鸟蛋建立了无形的联系,从加温到翻蛋到晾蛋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一窝孔雀蛋一共有六枚。

弃巢雌孔雀选择的蛋坑位于一处灌木丛边,附近杂草丛生,隐蔽性极强,体格庞大如绿孔雀在卧下抱窝时都会被牢牢遮住,挡掉了许多掠食者窥探的视线。

即便如此,放哨还是必不可少的。

诺亚肩负起了这个重任,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二十小时都在高处观察林间的异动,不仅防备着大大小小的掠食者们,也防备着生活在同一片领地里的成年雄孔雀,到夜深人静时都不能安枕。

除了放哨之外,还有一项工作是探亲。

被留在食源地的蕨菜和豌豆或许一开始注意不到长辈的缺席——毕竟它们已经是亚成年了,而且村寨里的新鲜事物还特别多,很容易就能吸引好奇宝宝的注意力——但这种分心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日子久了,它们就会陷入焦虑。

因为掠食者大多选在早晚外出活动,诺亚和安澜合计了一下,就决定让他趁着中午大太阳飞回家,稍微待一会儿后再飞回来。就这样一天一个来回,雄孔雀一共飞了三周。

也亏得他的续航能力有所提升。

遥想当年刚刚被放归的时候飞行这一块还是短板,搬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